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及长效机制建设
日期:2015-03-15  发布人:数学科学系  浏览量:313

布和朝鲁

2010年03月31日08:17  来源:《内蒙古日报》

  党中央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在全党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全党的一次大普及,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大推动,必将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全国一样,我区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告一段落。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市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市的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历时一年半,共有10604个党组织、276318名党员参加了三个批次的学习实践活动。3个市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政治任务、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呼和浩特市加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的做法,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包头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的先进事迹、10万党员群众“海选”人民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的做法,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称赞;鄂尔多斯市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地区和单位”之一,对其典型经验加以调研总结,在全国宣传。

  一、主要成效及经验

  第一,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让党员干部受到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正在转化为指导改革发展的科学理念、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转化为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呼和浩特市提出加快推进“一核(核心区)双圈(城镇圈、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切实提升首府服务全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思路。包头市将“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确定为实践载体,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思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完善科学发展思路,这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集中体现。

  第二,科学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要确立和实施科学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提高了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的自觉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形成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态势。鄂尔多斯市提出的“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很好地体现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转型升级,就是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乃至服务业主导转型、由资源性产业为主向非资源性产业为主转型,由传统农牧业、传统工业和服务业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由投资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系列结构调整的过程,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的过程,通过转变方式、集约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三,人民群众进一步得实惠。推动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强化富民指标,像抓强市指标那样抓富民指标的氛围正在形成。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呼和浩特市开展“转作风、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市各大班子领导带头,旗县区、委办局各级领导6000多人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000多个,为民办实事好事3万多件。包头市把“保增长、惠民生,下基层、促落实”活动贯穿始终,35名市领导带头,5000多名干部、600多个市直部门和县直单位与1700个基层党组织主动对接,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387个,为基层办实事好事 6320件。鄂尔多斯市开展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保增长、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解决“六个一批(一批生产经营难题、一批就业岗位、一批沼气入户、一批信访案件、一批安置进城农牧民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推进“六个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食品安全全覆盖、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电视机入户全覆盖、进城农牧民社保全覆盖)”,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好事5300多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呼、包、鄂三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载体鲜明、市委领导有力,坚持分类指导、各项措施得当,基层工作扎实、批次衔接联动,注重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从而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很满意。呼和浩特市群众满意率为98.8%,包头市群众满意率为98.6%,鄂尔多斯市群众满意率为99.7%,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有很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概括其要者有三点: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对科学发展观要有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真心诚意地学,真正弄懂弄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结合上花力气,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分析、谋划,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创新创造,长于统筹兼顾;三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实践上见成效,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用实践检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二、致力于建设长效机制

  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告一段落,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掌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的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单位一方面清理和废除过时的制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制度。比如,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呼和浩特市直机关与社区长期建立共建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包头市制定了《关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意见》、《关于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鄂尔多斯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旗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关于“三重一大”事项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科学规范选人用人的暂行规定》。这些意见和规定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局角度看,还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巩固学习成果,自觉投身实践,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7年党的十七大都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今年初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要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到建设学习型政党,再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学习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首先各级党组织要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每个党员实际,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着眼于学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习全员化、常态化、长远化,建立和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这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长期实践、长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其他各项机制的基础,需要首先探索建立。

  第二,建立和完善改进干部作风的机制。干部作风是党风的直接反映,是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外在表现。改进作风是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受教育的直接体现,也是各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联系群众、提升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而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光靠号召、光靠自觉或者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创新制度、建立机制来加以保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按照工作重心下移的思路,由街道党政副职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街道干部分组包社区,推行“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能力在一线提升”的“一线工作法”,准格尔旗暖水乡实行乡干部“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的“三到服务”制度,除了少数值班人员以外所有干部包村,一律驻村工作,签订驻村工作责任状,坐农家炕、吃农家饭、听农家言、记农家事、解农家忧,全程代办群众委托的事,以干部的热心温暖群众的心。这些基层单位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一线服务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坚持了以人为本、以农牧民为本、以社区居民为本,为基层着想,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暖了群众的心,得到了群众的欢心。二是体现了转变职能、强化基层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苏木乡镇的工作重点不在于搞招商引资、上工业项目,尤其不能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污染项目,而在于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着重把农牧业、农牧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苏木乡镇彻底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直接放到嘎查村。同样,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重点也主要是把居民的事情办好。三是体现了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干部能力的要求。总体上,我们的干部队伍还是能胜任工作,但不论是在基层,还是在上层,不了解社情民意,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也不少,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基层干部只有驻村入户,才能知道什么是农牧业、怎样为农牧民服务,干群关系才能拉近,干部素质才能提升。四是可以消除撤乡并镇的遗留问题。撤乡并镇有其必要性,但也为广大农牧民带来一些不便,为社会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干部到村到户、一线服务,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第三,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机制。党的十七大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第一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提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包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议两公开”制度着重解决了民主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问题,而民主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作出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规定》,明确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职责、权限、纪律、制度、规则以及监委会与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先搞试点的基础上在所属2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新城区在全自治区第一个探索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不仅在村委会建设和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而且为全自治区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嘎查村民主监督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四,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机制。在一般意义上,矛盾、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常态,矛盾、问题不断出现并不断得到解决,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进步。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整改落实是解决矛盾、问题的重要环节。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群众是否满意,归根到底看整改。一些比较简单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在整改落实阶段已基本解决,剩余的大多是难题或者需要较长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党员和群众担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以后,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那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可能会不了了之。不论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其他问题,都需要领导干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然而,领导干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光靠觉悟或一般要求还不够,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的长效机制。这样,上述突出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科学发展观才能得以深入贯彻落实。

  第五,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就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呼、包、鄂3市普遍推广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定三有”、嘎查村级组织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等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在区域化党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包头市青山区早在1999年就由区委牵头成立52个县级以上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青山地区党建联席会,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席会制度,协调三个层面所有驻区单位的党建工作。10年来,会员单位轮流承办年会,每年一个主题,研究探讨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全面加强地区党建为目标,在党员队伍共管、活动阵地齐筑、城区环境同建、精神文明合抓、社区建设联办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从汇聚党建资源向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拓展。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青山区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顺应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新趋势,率先在3个街道成立了区域党工委,统筹协调和指导街道辖区内所有单位和组织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辖区的重大问题。适应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求,青山区根据党组织党员数量,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成立了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按照地缘、业缘、趣缘原则,灵活设立各种建制性、非建制性专门党支部或产业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青山区的探索创新,为构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借鉴,值得总结推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机制。

   
收藏本页